1999年深秋的一天,党组织在德庆乡桑仓村开展了群众性“崇尚科学文明,破除迷信愚昧”的自我教育,农民索朗罗布听后大睁着双眼对乡亲们说:“我和门堆村的次旺旺堆、德庆村的顿珠扎西同时翻身解放,劳力又差不多,为什么人家的腰包鼓起来了,人家住新房、粮满仓,而我却总是缺衣少粮。现在我总算明白了,关键是他们不信鬼神信科学,而我只知道祈求神灵保佑和赐恩赐福。迷信愚昧捆着我们的手脚,等来世,就是等穷、等死呀!”
1995年1月,年富力强的扎巴旺久调任德庆乡乡党委书记兼乡长时,看到一些乡村干部政治思想素质不强,纪律涣散,成天无所事事。经过调查分析,新一届领导班子找出了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力,乡村很少组织学习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干部群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淡化,致使有些曾经绝迹的陈规陋习和社会丑恶现象也死灰复燃。
乡党委首先组织乡村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动员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紧接着,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对学习和理解政策情况统一测验,对80分以下者每少1分作出相应处罚,并以村为单位集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上级有关重要文件精神,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乡党委组织工作组深入农庄牧场,向群众宣传、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引导群众提高思想境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过去德庆乡适龄儿童出家为僧为尼现象较为普遍,既误了上学,又使家庭减少了劳动力,同时也增强了宗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更稳妥地解决这一矛盾,乡村干部耐心说服家长和儿童本人,鼓励他们先上学,掌握文化知识。
当年,德庆村旺杰家10岁的儿子被送进了寺庙。扎巴旺久书记找到他家,耐心给他们讲解让孩子上学念书的好处,还劝旺杰老两口说:“等孩子从学校毕业、有了文化,再去出家为僧也不迟。”旺杰一家人想通了,把已进寺当僧的小儿子领回来,上了乡中心小学。如今,旺杰的这个儿子已从学校毕业回家,搞了几年副业,成了全家的致富能手。见小儿子有了大出息,旺杰激动地说:“还是乡领导想得周到,看得远啊!”
几年前,本文开头提到的索朗罗布每逢金秋收获时节,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当时,只因他观念陈旧,怕杀生造孽,总是把乡里发放的灭虫农药全部埋在地下,宁可麦子长虫,也绝不喷药灭虫。结果,作物遭虫害,误了农时,农田几乎颗粒无收。1999年,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拉萨市委的指导、帮助下,堆龙德庆县广泛开展了以“崇尚科学文明,破除迷信愚昧”为主题,以始终坚持正面引导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德庆乡党委、政府与县工作组一道,先后召开群众大会9次,挑选12名科技致富,反对迷信愚昧的“明白人”,到各村、组巡回宣讲科技知识,传授致富经验。索朗罗布也就是在这场教育中抛弃了迷信思想,成了倡导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积极分子。在村里组织的学习会上,他感慨万千地说:“以前总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分等级,穷富都是命里注定的。现在我懂了,只要跟着共产党辛勤劳动,穷人也会成为富人。”
在德庆乡政府所在地,记者看到乡中心小学大门口醒目的“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标语,听到了校园内传出的琅琅读书声。
这所小学拥有2.7亩的种植示范基地和德育、文化、微机、手工等教室。教师在教好文化课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农牧区教育真正面向农牧区社会的全面发展、面向农牧业生产。
从乡中心小学的面貌上,人们不难发现,德庆乡作为新世纪乡镇的一个先进典型,十分重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针对全乡大部分小学物质条件差、教师紧缺、设备简陋等具体困难,乡党委、政府下决心力所能及地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乡村教育积极、扎实地向前推进。
1999年乡里挤出资金,建起乡中心小学新校舍,并配备了10台电脑、10台缝纫机和织毯设备,专门划出2.7亩耕地作为学校种植示范基地。学校在加强德育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了种植、缝纫、织毯等劳动技能课程。德庆乡还维修了4所乡村小学的校舍,新建了两所小学。
乡领导真抓实干,重视教育的举措,鼓舞了在拉萨师范学校上中专的尼玛次仁。1998年他从师校毕业后,毅然回家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随着群众日益重视让子女上学接受学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的变化成为德庆乡5年来最大的一个变化,而且预示着德庆人民正以新的精神风貌和行动走向现代文明。
目前,全乡共有小学15所,其中完全小学2所;教师已发展到57人;在校生和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由5年前的67%上升到98%,升入县中学由5年前10多名增加到100多名。全乡近几年先后有40名学生升入中学后又考入大、中专学校。2000年,德庆乡各小学13名毕业生全部被县中学录取。
继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之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德庆乡以其“路线正确、班子坚强、工作扎实”,以其“身体力行,实践‘三个代表’;热爱祖国,坚决维护稳定;崇尚科学,加快全乡发展;扎实工作,确保方针政策落实”,正在树立起对广大农牧区有指导意义的德庆精神。
这一精神,跨越两个世纪,顺应历史潮流,正沿着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坦途,向着遥远的地平线,无限延伸、延伸……